為何我們常將暴力行為歸咎於精神疾病?

(SeaPRwire) –   任何大規模槍擊事件、備受矚目的謀殺案或目標襲擊發生後數小時內,關於行兇者精神狀態的熟悉猜測便會開始。社群媒體充斥著關於精神疾病的討論。辯護律師在任何人尚未被評估之前就準備好評估報告。事實尚未釐清,判決就已下達:這個人一定有精神疾病。

這種反射性反應雖然令人感到安慰,卻也具有危險目的。它為行兇者提供了一個減輕責任的框架。它也為我們其他人提供了一種令人安心的虛構故事,即這些行為源於可診斷的疾病,而非普通人類行為中存在的更黑暗的可能性。

作為一名在法醫和矯正機構進行精神評估的人,我評估過無數實施暴力行為的個體。我的所學與研究結果一致。所有暴力行為中,只有約 是由嚴重精神疾病患者實施的。事實上,嚴重精神疾病患者更有可能是受害者而非加害者。

然而,我們的集體反應依然不變。透過急於將殘酷病理化,我們進行了心理上的自我保護。相信殘暴的能力僅存在於一類「病態」個體中,比承認危險可能就在隔壁或與我們同床共枕,要更容易入睡。

這不代表精神疾病從不導致暴力。在我的執業經驗中,我看過未經治療的精神病或躁狂症與暴力行為相關的案例。這些案例是真實且悲劇的,但它們只佔少數。問題不在於精神疾病從不相關,而是我們總認為它永遠相關。

將暴力標籤為精神疾病的症狀,讓我們得以保留人類本性即便不全然良善,也基本上是愉快的這種錯覺。如果暴力源於精神疾病,那麼它是可預測和可治療的。行兇者成了病人,而非道德行為人。我們透過將殘暴醫療化來維持我們的錯覺。但這種錯覺是有代價的。

我曾評估過一名男子,他因被一名女性拒絕後,系統性地毀損了她的容貌。他沒有表現出悔恨、困惑或任何精神病症狀。相反地,他描述了一套令人作嘔的信念系統,認為女性的存在是為了滿足男性的需求。當女性違背這種期望時,他認為她們應受到懲罰。他的邏輯雖然極度性別歧視,卻前後一致。他的價值觀是極其駭人的。

這些是我們難以面對的案例,並非因為它們罕見,而是因為它們冷酷地連貫。關於暴力最令人不安的真相是,它往往源於認知功能完全正常的人。推理是行得通的。扭曲的是潛藏於其下的道德準則。

一個人可能從某些群體是次人類、屈辱可正當化報復,或正義事業可開脫任何手段等令人憎惡的信念中完美地進行推理。我們不總是面對思維混亂。有時,我們面對的是蓄意的正當化。

在刑事審判中,心理健康證據往往主導敘事。精神錯亂辯護在不到百分之一的案例中成功,但其能見度卻強化了精神疾病是暴力常見驅動因素的錯誤公眾認知。通常情況並非如此。

更令人擔憂的是心神耗弱抗辯,它模糊了解釋和藉口之間的界線。辯護團隊將創傷史、藥物使用或人格障礙作為減輕罪責的因素提出,但相關性並非因果關係。許多人經歷過創傷卻未曾傷害任何人。而另一些生活相對穩定的人,卻犯下了極其殘酷的行為。

當線上發出暴力威脅的個人被轉送至精神病院時,醫療框架的局限性就變得清晰。但我們到底在治療什麼?我曾評估過一些人在發出威脅並取得武器後曾住院治療的人。他們的計畫詳盡。他們的推理在他們扭曲的世界觀中保持一致。短暫的住院治療既未能解決他們的怨恨感,也未能改變他們認為暴力是正當的信念。他們被釋放並非因為他們不再對社會構成危險,而是因為他們不再符合精神疾病強制收容的法律標準。後來,他們還是進到了我監獄裡的評估室——在他們完全按照計畫行事之後。

部分混淆源於定義。心理健康狀況不佳,其特徵是情緒困擾、不健康的應對方式或人際關係問題,是普遍存在的。精神疾病則是指具有既定臨床標準的特定、可診斷的病症。將這些概念混為一談可能感覺富有同情心,但這對科學和社會都沒有任何好處。

急於將暴力病理化也強化了汙名。它加深了精神疾病與危險性之間的關聯,使人們更難以尋求治療。這種諷刺是顯而易見的。當我們錯誤地將暴力歸因於精神疾病時,我們同時也創造了使治療更難獲得的條件。

我曾與患有思覺失調症、雙相情感障礙及其他嚴重疾病的人共事,他們絕不會傷害他人。他們可能聽到幻聽或相信奇怪的事情,但他們仍然知道是非對錯。他們仍然感受得到同理心。他們與疾病搏鬥,而非惡意。

大多數暴力並非由精神病症狀驅動。它是受權利感、意識形態、復仇或對權力的追求所驅動的。大規模槍擊事件通常都是經過精心策劃的。行兇者明白他們在做什麼。他們相信自己是正當的。他們並非困惑。

我們轉向精神病學解釋,因為它們感覺更安全。它們讓我們相信暴力可以透過臨床手段被識別、治療和預防,但這種信念是錯誤且危險的。

大多數暴力都是故意的。大多數加害者都沒有精神疾病。他們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這些不是症狀。它們是選擇。

我們需要區分疾病直接扮演角色的罕見案例,以及診斷被用來減輕責任的更常見案例。這意味著要直面那些正當化傷害的信念系統。這意味著拒絕將蓄意殘酷行為轉化為醫療問題。這意味著要讓行為人對他們造成的傷害承擔道德責任。

不舒服的真相是:有些人做可怕的事情是因為他們想做。不是因為他們生病了。當我們急於診斷他們的行為時,我們用正義換取了複雜性,用責任換取了病理學。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