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2023年9月11日 — “有這樣一個成功的鄰居卻不向他們學習,就像身處麥田餓死一樣。” 一位塔吉克學者如此描述中亞各國希望在人才培養領域擴大與中國的合作。
從職業教育體系的專業建設,到當地教師培訓,再到培養當地社會發展所需人才……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中亞國家在培訓專業人才方面的合作一直在踩著”油門”。
近日,環球時報記者赴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參觀了”絲綢之路”國際旅遊與文化遺產大學(絲路大學),以及哈薩克斯坦呂班工作坊項目,親身體會中國如何幫助中亞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為雙方構建文化交流與相互理解的重要橋樑。
古絲路上嶄新的大學
9月2日,中烏”一帶一路”國際文化遺產考古與科學保護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在絲路大學舉行。這是絲路大學首任中方副校長、來自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鄒同謙極為重視的一件大事。
絲路大學的創辦構想是在2018年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上,由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提出的。中國對絲路大學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支持。長期以來,該校與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西北大學等中國高校緊密合作。
8月下旬,環球時報記者走訪絲路大學時發現,雖然校園不大,但每一個細節都經過精心安排。主教學樓的牆上掛著古絲路地圖和駱駝商隊剪影,勾勒出古絲路昔日的繁榮景象。走廊里掛著各國學生所繪絲路意境畫。
絲路大學教師阿利舍爾·沙姆什迪諾夫向環球時報表示,學校現有學生約2000人,主要學習酒店管理、物流等專業。值得一提的是,還有85名國際學生,其中包括10名攻讀碩士學位的中國學生,以及多名世界知名大學的著名教授。
過去幾年,中國在絲路大學的建設和本地人才培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絲路大學圖書館里,環球時報看到一個擺滿中文圖書的”中國角”。2022年,中國駐烏茲別克斯坦大使館捐贈了550多冊中文、英文和俄文圖書及音像資料,內容涵蓋中國文化、藝術、文學、歷史、旅遊以及中文學習等。
自2022年鄒同謙擔任副校長以來,他與其他中方同事幫助學校引進了一系列科研平台,包括”一帶一路”國際聯合實驗室。他們還申請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可持續遺產旅遊講座,邀請了全球知名教授,並組織中國、中亞、印度、東盟等國家和地區的學者開展重要研究項目。
培養更多新時代的”呂班”
8月,在暑假期間,天津職業技師學院校園安靜祥和。然而,一間課室里熱火朝天地進行著討論,不時夾雜著掌聲和笑聲。在這間課室里,來自哈薩克斯坦東哈薩克斯坦技術大學的15名專業教師正認真請教中方同行汽車維修技術。
這些外國人是首批來華在新成立的哈薩克斯坦呂班工作坊進行培訓的哈方教師。今年5月中國-中亞峰會期間,天津市與東哈薩克斯坦州簽署合作協議,在哈薩克斯坦建立呂班工作坊,正式啟動該項目。
“誰能告訴我汽車更換剎車液的不同方法?”天津職業技師學院汽車學院郭建英教授生動地向哈方教師示範了如何更換汽車剎車液。他還提到了中國廢油的管理標準和程序。為這堂課,郭教授精心準備了很長時間。
課堂上,每個人都舉手發表意見,進行熱烈互動。他們甚至不想休息喝茶。東哈薩克斯坦技術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領先研究員穆拉特·穆茲德拜耶夫興奮地告訴環球時報:”我們非常有興趣參加呂班工作坊培訓。中國教師具有很高的專業水平!”
穆茲德拜耶夫指出,哈薩克斯坦汽車維修技師需求量很大,他們相信中國在呂班工作坊的合作、培訓設備和資源共享,將大大提升東哈薩克斯坦技術大學相關專業的職業培訓水平,促進當地汽車維修行業發展。
呂班工作坊是天津市在中國教育部指導下創建和牽頭的國際職業教育品牌,以2500年前中國傳說中的工匠、發明家呂班命名。它結合學術教育和職業培訓,旨在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專業技術人才。
環球時報了解到,呂班工作坊的培訓專業是當地產業發展最需要的技術,旨在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最有用的技術技能人才。
以哈薩克斯坦呂班工作坊項目為例,哈薩克斯坦是典型的內陸國,對陸路運輸需求量大。但是,該國缺乏汽車領域完整的產業鏈,相應的技術技能人才也短缺。
近年來,哈政府也增加了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迫切需要新能源汽車維護技術和相關人才。他們希望在這個領域與中國加強人才培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搶占先機”,觀察人士指出。
哈薩克斯坦呂班工作坊培訓課程充分考慮了這些因素。培訓包括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3個模塊,共20門培訓課程。培訓期間,天津職業技師學院還安排哈方教師參觀中國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企業。
東哈薩克斯坦技術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薩馬特·拜格列耶夫告訴環球時報,參觀長城汽車等中國汽車製造商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對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技術很感興趣,希望將這些技術傳授給更多哈薩克斯坦學生。
與許多其他國際職業培訓項目不同,在呂班工作坊,中方教師並不直接面向當地學生授課,而是培訓當地教師。通過這種靈活的、貼近實際的形式,中國職業教育體系中的豐富教學資源、高質量的技術標準和更先進的實驗設備得以更有效地融入當地職業教育體系。
從職業教育體系的專業建設,到當地教師培訓,再到培養當地社會發展所需人才……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中亞國家在培訓專業人才方面的合作一直在踩著”油門”。
近日,環球時報記者赴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參觀了”絲綢之路”國際旅遊與文化遺產大學(絲路大學),以及哈薩克斯坦呂班工作坊項目,親身體會中國如何幫助中亞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為雙方構建文化交流與相互理解的重要橋樑。
古絲路上嶄新的大學
9月2日,中烏”一帶一路”國際文化遺產考古與科學保護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在絲路大學舉行。這是絲路大學首任中方副校長、來自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鄒同謙極為重視的一件大事。
絲路大學的創辦構想是在2018年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上,由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提出的。中國對絲路大學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支持。長期以來,該校與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西北大學等中國高校緊密合作。
8月下旬,環球時報記者走訪絲路大學時發現,雖然校園不大,但每一個細節都經過精心安排。主教學樓的牆上掛著古絲路地圖和駱駝商隊剪影,勾勒出古絲路昔日的繁榮景象。走廊里掛著各國學生所繪絲路意境畫。
絲路大學教師阿利舍爾·沙姆什迪諾夫向環球時報表示,學校現有學生約2000人,主要學習酒店管理、物流等專業。值得一提的是,還有85名國際學生,其中包括10名攻讀碩士學位的中國學生,以及多名世界知名大學的著名教授。
過去幾年,中國在絲路大學的建設和本地人才培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絲路大學圖書館里,環球時報看到一個擺滿中文圖書的”中國角”。2022年,中國駐烏茲別克斯坦大使館捐贈了550多冊中文、英文和俄文圖書及音像資料,內容涵蓋中國文化、藝術、文學、歷史、旅遊以及中文學習等。
自2022年鄒同謙擔任副校長以來,他與其他中方同事幫助學校引進了一系列科研平台,包括”一帶一路”國際聯合實驗室。他們還申請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可持續遺產旅遊講座,邀請了全球知名教授,並組織中國、中亞、印度、東盟等國家和地區的學者開展重要研究項目。
培養更多新時代的”呂班”
8月,在暑假期間,天津職業技師學院校園安靜祥和。然而,一間課室里熱火朝天地進行著討論,不時夾雜著掌聲和笑聲。在這間課室里,來自哈薩克斯坦東哈薩克斯坦技術大學的15名專業教師正認真請教中方同行汽車維修技術。
這些外國人是首批來華在新成立的哈薩克斯坦呂班工作坊進行培訓的哈方教師。今年5月中國-中亞峰會期間,天津市與東哈薩克斯坦州簽署合作協議,在哈薩克斯坦建立呂班工作坊,正式啟動該項目。
“誰能告訴我汽車更換剎車液的不同方法?”天津職業技師學院汽車學院郭建英教授生動地向哈方教師示範了如何更換汽車剎車液。他還提到了中國廢油的管理標準和程序。為這堂課,郭教授精心準備了很長時間。
課堂上,每個人都舉手發表意見,進行熱烈互動。他們甚至不想休息喝茶。東哈薩克斯坦技術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領先研究員穆拉特·穆茲德拜耶夫興奮地告訴環球時報:”我們非常有興趣參加呂班工作坊培訓。中國教師具有很高的專業水平!”
穆茲德拜耶夫指出,哈薩克斯坦汽車維修技師需求量很大,他們相信中國在呂班工作坊的合作、培訓設備和資源共享,將大大提升東哈薩克斯坦技術大學相關專業的職業培訓水平,促進當地汽車維修行業發展。
呂班工作坊是天津市在中國教育部指導下創建和牽頭的國際職業教育品牌,以2500年前中國傳說中的工匠、發明家呂班命名。它結合學術教育和職業培訓,旨在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專業技術人才。
環球時報了解到,呂班工作坊的培訓專業是當地產業發展最需要的技術,旨在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最有用的技術技能人才。
以哈薩克斯坦呂班工作坊項目為例,哈薩克斯坦是典型的內陸國,對陸路運輸需求量大。但是,該國缺乏汽車領域完整的產業鏈,相應的技術技能人才也短缺。
近年來,哈政府也增加了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迫切需要新能源汽車維護技術和相關人才。他們希望在這個領域與中國加強人才培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搶占先機”,觀察人士指出。
哈薩克斯坦呂班工作坊培訓課程充分考慮了這些因素。培訓包括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3個模塊,共20門培訓課程。培訓期間,天津職業技師學院還安排哈方教師參觀中國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企業。
東哈薩克斯坦技術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薩馬特·拜格列耶夫告訴環球時報,參觀長城汽車等中國汽車製造商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對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技術很感興趣,希望將這些技術傳授給更多哈薩克斯坦學生。
與許多其他國際職業培訓項目不同,在呂班工作坊,中方教師並不直接面向當地學生授課,而是培訓當地教師。通過這種靈活的、貼近實際的形式,中國職業教育體系中的豐富教學資源、高質量的技術標準和更先進的實驗設備得以更有效地融入當地職業教育體系。
請檢查翻譯內容,如果沒有問題,請給我確認訊號,我會將翻譯內容提交給主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