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2023年11月6日 — 位於中國東部浙江省的曲阜,是偉大中國哲學家及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的直系後裔第二故鄉。這座城市不僅擁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文化遺產,也在傳統文化的指引下,以文化為品牌,實現現代化的願景。
為迎接2024年中國-東盟人民交流年,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學院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於10月26日至28日,舉辦「解讀中國現代化道路」研討會系列,東協成員國的部分外交官參加並考察曲阜,見證當地在中國現代化道路上的成功經驗,為東協國家發展借鏡。
作為鄰近地理和文化的中國與東協國家,這些建設性經驗對東南亞發展中國家更具意義,專家和外交官一致認為。
古今交融
曲阜成功實現歷史文化與現代化融合的第一個例證,就是到處可見的「南孔爺爺」卡通形象。這個形象不僅重現了偉大的孔子,也體現了孔子思想在當地人日常生活各個層面的影響力。
參觀團大使在參觀曲阜孔廟後,對此有更深入的了解。孔廟是中國僅存的兩座孔子家族廟宇之一,被稱為「南宗孔廟」。
「我們來這裡的主要目的是學習曲阜城市,特別是在文化保護與現代化發展方面。我認為我們從曲阜保護孔子文化與傳統的方式中,學到很多知識。」東協教育文化旅遊部主任Hadi Tjahjono對環球時報表示。
許多外交官也對曲阜人民如何在現代化追求中傳承古老的孔子精神感到印象深刻。
對代表團來說,曲阜充分體現了中國利用現有文化優勢推進現代化,通過鄉村振興實現發展的典型案例。
這種現代化重視綠色、和諧、生態與以人為本的途徑。
以人為本
代表團中的一位外交官以柯城區的玉洞村為例,解釋她對此理解。起初,幾位畫愛好者自發聚集在一起學畫交流。在新時代現代化發展中,當地政府並未強制限制農民的創意愛好,而是提供支持和舞台。
數十年來在當地政府支持下,現今村中300人中有技藝的畫家,畫藝已成為一個完整產業。今年3月,村莊被國家鄉村振興局列為全國典型文化藝術村落之一。
根據報導,玉洞畫村集體經營收入從2019年的約10萬元人民幣增長至2022年的112萬元,帶動當地經濟。2022年,與農民畫相關產業產值超過2000萬元,幫助村民就近就業。2019年,相關產業產值約800萬元。
外交官告訴環球時報,她被村莊牆上一句話感動:「文化也是增長和生產力的源泉,它能推動群眾走向富裕。」玉洞的成功證明這句話是正確的。
更深層次的社會轉型
曲阜只是中國城市化和現代化不僅著眼於物質變革,更追求文化和環境深層次社會轉型的許多例子之一。
「2015年,我作為代表團成員首次來北京。現在在中國工作,可以親眼目睹這裡不斷快速的變化,例如三里屯每天都在不斷更新。作為東協國家公民,我很高興看到這些發展。」緬甸駐華大使館外交官Seint Shwe Zin表示。
「10年前來中國學中文時,給我的一本教材就叫《現代漢語》。從教育發展可以看出,現代化體現在教學方法和工具的科技應用上。」老撾駐華大使館外交官Chindavong Xaiyasin也表示,他對北京如何從一條髒亂小河建設成「北京塞納河」感興趣。老撾也面臨類似挑戰需要借鑑。
專家和外交官一致認為,隨著中國-東協關係深入發展,雙方應更多分享中國現代化成功經驗。